電視+ 還能加什么?
發布時間:2015-12-17 09:40:41 閱讀次數:4398
2015年電視+的概念已經悄然在電視媒體市場興起,在以往對于互聯網媒體保持敵對視角的觀念不同,如何與互聯網媒體相親相愛已經是電視媒體轉型必備之選。在2015年已經+電商、+社交等新媒體之后。
在2016年之后,電視媒體是否還是會繼續自己的跨界道路,是否還有未開發的處女地成為電視+生態圈的一部分?2016年,電視還能加什么?
2015電視已經加了什么?
T2O:電視+電商
電視邊看邊賣的模式頗為流行,尤其是像《舌尖上的中國》以及《何以笙簫默》都曾主推過這種模式,也可以稱之為T2O。T2O模式之所以能夠逐漸被電視媒體和電商平臺所重視,歸根結底是有助于彌補雙方的不足之處,能夠各取所需。
《舌尖上的中國》,雖然這部專題片并沒有模式上的創新,但是卻無心插柳般的開創了一個F2O(FocustoOnline)模式,在《舌尖2》播出時,天貓在首頁的顯著位置上,專門設置了“舌尖上的中國”的專題入口。在今年初的電視劇《何以笙簫默》放送過程中,觀眾如果看上了劇中人物的飾品、衣服等商品,只需用天貓客戶端掃一下東方衛視臺標就能邊看邊買。
電視+社媒
另外一個無法避免的媒體平臺就是社交媒體,作為承載年輕人大半個生活的社媒,其中蘊含的傳播力量是不可估量的。而電視媒體所要做的就是如何將電視媒體平臺與社交媒體平臺對接上,并且完美的開始跑起來。
但是各家電視臺的社交電視并沒有停止腳步,我們看到央視在春望上的搖一搖,很多年輕觀眾拉回到春晚屏幕前。其實在此之前去年的《中國好聲音》也采取了與微信合作,打開微信“搖一搖”競猜學員的夢想導師,并可跳轉到騰訊視頻客戶端收看該節目,有效實現了觀眾和電視之間的實時互動。
而且這種搖一搖的趨勢也是愈演愈烈,現在微信“搖電視”這一功能已經接入了50多家電視臺,目前已有近百個電視節目開啟了“搖電視”互動。
2016,還能加什么?
但是互聯網只是整體而在攻占了互聯網目前最火的社交和電商媒體之后,電視媒體生態圈的鋪張還將進入到哪些區域?
內容:電視+影視制作公司
首先對于生態圈而言,對于底層內容的熱忱是一直以來的追求。而在綜藝和電視劇這兩塊最大的電視內容運營模式上,電視媒體卻走向了兩種不同的模式。
綜藝的制播分離已經從2015年起成為風潮,更多的綜藝節目制作公司的誕生成為最佳的例證。而在原本全部通過購買形式獲得的電視劇板塊,現在卻呈現出更多自制的傾向,并且這種傾向中夾雜著電視媒體與影視制作公司的聯合。
之前像東方衛視和尚世影業以及湖南衛視和天娛娛樂就是依托大集團的運轉,提供源源不斷的內容資源。而這種趨勢在2016年或許會成為新的趨勢。
對于電視劇內容的獨播已經成為各家有點錢的衛視必爭之地,而在獨播之后,定制、自制將成為更大的可能。
渠道:電視+移動
在渠道方面,目前電視媒體已經成功的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鏈接起點視屏幕與手機屏幕的橋梁。那么在2016年,電視+在渠道方面的突破口或許就是在手機端的另外一個方面——電商。
不是簡單的T2O,而是更加直接的電視屏幕+手機電商。因為在雙屏的道路上,電視+手機的搭配法確實更加的合理的做法。
在移動電商和電視屏的聯合上,2015年的雙十一的湖南衛視+天貓的合作就是一次先例。在2016的電視+生態圈上,這種移動電商的比例應該會上升。
至于是天貓、京東這類的電商平臺,還是想呼啦這種自營平臺就是個問題了。
用戶:電視+用戶
在內容和渠道之外,媒體另外一個因素就是用戶群。在2016年,電視如何在互聯網時代拉攏用戶群體?是電視+時代的下一個目標。
在以往傳統電視媒體的慣性中,電視媒體與用戶的關系一直保持著輸出和接受的關系。之后,短信、微信的出現很好的改善了這種被動的傳輸關系。但是在互聯網的大舉來襲之后,電視媒體也在向往這種更多的實時互動的用戶關系鏈。
在2016,這種趨勢或許會隨著更多技術的出現,高清互動云電視平臺、4K視頻、“推流網”等新技術的出現以此起來帶動更多的用戶實時交流。
包括像是之前安徽衛視提出的“電視+”概念,全頻道雙屏互動,將觀眾轉化為用戶。當電視內容觸發互動,觀眾的互動行為接觸品牌,品牌形象結合電視內容疊加傳播到觀眾腦海,此時,廣告便會成為“被期待的內容”。以電視公信力為基礎,“電視+”的互動內容為保障,商業品牌將被高效曝光,高效觸達消費者核心訴求。